综合新闻

丧葬文化该被废除吗看看北大教授怎么说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在古人看来,生养死葬都能妥善安排,是天下国土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它关系到社会伦理规范和政治秩序。

《荀子·礼论》中也曾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送葬之礼历代沿袭,它能培养仁爱之心和尽孝之道。丧葬习俗历经几千年的代代相传,早已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丧葬文化在现代社会受到了抵制,有部分人认为传统的丧葬文化过于迂腐、繁杂,是封建社会遗留的产物,他们大力呼吁废除丧葬习俗对此,北大教授吴飞作出了回应:“没有传统丧礼,中国文化就彻底没了希望”。

后汉书中说:“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百善孝为先”,“孝”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基本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孝展开的,而传统的丧葬文化则很好地体现了孝道,它能唤起子女对父母的爱与尊重。
丧葬文化的治丧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在人死后,要进行停尸仪式,在弥留之际,为死者穿上寿衣,为他沐浴更衣,整理仪容,让他走得更体面,这一环节寄托了生者对逝去的人的深厚敬重之情和不舍之意
接下来要将噩耗告知给亲朋好友,传统的说法叫做“报丧”,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报丧习俗。
报丧结束之后,就是进行吊唁仪式,在亲朋好友接到讣告前来吊唁时,死者家属要在灵堂对前来吊唁的人进行跪拜答谢
吊唁仪式举行完后,就要对死者进行入殓仪式,而后要穿上丧服进行发丧。

发丧的时候还有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哭丧”。哭丧要求全体后代必须“唱哭”,在民间旧俗中,这是孝与不孝的重要体现,人们还会根据哭声的音量大小来判断子孙后代的孝心如何。
这一系列看似繁琐、乏味的丧葬仪式,其实处处体现着生者对逝者的孝与敬之情,它用规矩礼节裹藏爱与不舍。
丧葬仪式其实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情感发泄的地方,如果将这些仪式废除掉,一方面是对死者的不尊重,另一方面也会让生者少了一个情感宣泄的途径,感受不到对死者的留恋与孝顺之情,久而久之,人们会对亲友失去仁爱之心,情感变得冷漠。
丧葬文化可以培养人的仁爱和尊重之心,即使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人,他在面对丧葬仪式带来的真实体验和情感冲击下,内心深处也会动容,产生爱与同情,那一刻,他感受到的情感会将他塑造成一个真正、完整的人。丧葬文化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
《孟子》中说:慎重追远,民德归厚。”慎重地对待父母的逝去和追念祖先,会使老百姓更加忠厚老实,这也说明丧葬文化对于国民的品德素养塑造具有一定作用。

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中强调孝与爱,对长辈的孝也体现了长幼有序的思想,它教育人们要尊重长辈,接受教导,这就形成了一定的家庭规矩,为家庭的教育提供了帮助
而从大的方向考虑,它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家和国是两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家的发展会影响国的整体趋向,只有把小家建设、经营好了,才能让大家平稳运转。
丧葬文化中的孝道,教育家庭中的子女要尊重长辈,孝敬父母,这种良好家风的推行,会培养出高水平道德的孩子,而当这些孩子走上社会,骨子里养成的家风也会让他自觉遵守社会的规章制度,做一个合法的社会公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整体道德素养,丧葬文化虽看似只与家庭单位存在直接关联性,其实它也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社会秩序和道德水平,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丧葬文化对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丧葬文化可以保护传统文化
北大教授吴飞说过:“现在的中国人和传统中国文明唯一一个具有关联的就是在丧礼上面,如果丧葬文化完全消失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很难再有希望。”

上一篇:中国万里长城的选址不简单?外国教授研究后,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