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山东:公共文化场馆做足“人”的文章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标志,是社会参与度显著提升。近两年,山东以接待更多“回头客”为目标,做足“人”的文章,创新提升场馆服务效能,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物尽其用、人尽其能、高效运转”的可喜局面。

当阅读不仅是阅读

泉城书房·济南市图书馆全福街道分馆 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家住山东济南凯旋新城小区的刘光伟说,岁数越大,越想变得时髦一些。退休前,他在济南一家钢铁公司上班,天天在车间,看书的时间很少。2019年6月的一天,办完退休手续的刘光伟,坐公交路过济南全福立交桥,不经意间瞥见了桥下的泉城书房。

“开始我以为是收费的书店,寻思进去看看跟新华书店有什么不一样。”刘光伟说,进去才知道,原来是免费的看书地方。里边不仅藏书种类丰富,还有一些能听书的电子设备和介绍济南风土人情的文创产品。从那以后,到泉城书房看书就成了刘光伟退休后的“主业”。

“十三五”期间,山东各地的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建设年年进步,能基本满足当地开展文化服务的需要。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房子有了,人气怎么办?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吴波说,建设伊始,泉城书房的定位就不是单纯的图书馆分馆,而是济南的“文化会客厅”“文明展示场”“民俗体验地”。阅读当然是核心内容,但仅有图书无法有效吸引现代读者。

山东省图书馆馆史室苏锐摄

在山东省图书馆,“馆史室”和“新时代党建书房”成为继自习室后,最受读者喜爱的地方。

山东省图书馆已有百余年历史。可以说,其发展与近代以来山东的历史紧密相关,与党带领人民求解放、求富强的历史密切相连。一些读者在看书、上自习之余,会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到“馆史室”参观。

山东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显世介绍,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受众需求是公共服务机构的使命与责任。传统文化场馆向新型文化空间转型,理念创新是首位,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充分考虑群众的现实需求。

融合发展的理念,也体现在顶层设计层面。比如,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4月22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书房和乡村书房建设的意见》,指出城市书房和乡村书房应合理布局,设置党史书架,置入传统节庆及二十四节气文化等传统文化内容,符合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满足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相结合、文献资源与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需求。

说来说去是“人”的问题

山东省文化馆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总离不开关于人员的讨论。山东省文化馆副馆长赵新天认为,文化馆等公共阵地提供的服务,近些年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以前,社会整体精神文化产品较少,公共文化供给即使不够丰富,也能吸引群众。现在,随着传媒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公共文化就不能“自说自话”,需要有更鲜活、更生动的产品。这其中,专业人员的作用非常关键。

赵新天举例说,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若没有专职管理员,势必没法正常运行。专职管理员不能仅仅负责开门关门,最好能掌握一门特长,是当地的文艺带头人。

潍坊诸城市相州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张卫波在镇上工作多年。他表示,镇上这几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综合文化站和各村的文化场馆都进行了硬件升级。“十四五”时期,相州镇计划培育更多乡村文化能人,计划每村2个到3个,发挥乡村文艺民情“上传下达”的作用。乡村文化能人是火苗,只有点燃他们的热情,乡村文化振兴才能有的放矢。

烟台文化中心

烟台市莱山区的宋玉坤,是当地一支文化志愿者队伍的负责人。这些年,他眼看着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当地公共文化场馆越建越好,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们志愿者队伍有20多人,主要是退休人员,平时帮着宣传新的服务项目,很有成就感。”宋玉坤说,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要提升服务效能,最根本的是积攒“回头客”,要靠口碑效应。如果群众去了一趟就不愿再去,那这种服务是不合格的。

烟台市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设施利用率,烟台充分发挥市文化馆的阵地、资源和人才优势,创新培育“市文化馆+5个志愿者乐团”高质量艺术志愿服务模式,已涌现烟台文华爱乐管弦乐团、华韵民族乐团、文华现代乐团、闻迪话剧团和文华少儿弦乐团5个志愿乐(剧)团。2020年开展高水平演出70余场,满足群众高雅艺术需求,提升了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上一篇:「2021青海文化旅游节」款款海南行 大美海南情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