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初心之路|瑞金红色文化传承人严帆自办博物馆

在江西瑞金市城西华兴巷的一个巷道边,一幢客家风格的五层小楼掩映在绿树繁花中,院墙上挂着“瑞金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研究院”、“瑞金市客家文化民俗艺术博物馆”、“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瑞金分会”三个牌匾。这是严帆的家,也是他的博物馆所在。
年轻时的严帆。受访者提供作为红军烈士后代,63岁严帆有着退休法官、大学兼职教授、红色文化研究学者、纪实文学作家、收藏家等多个身份,但这些身份又都围绕着同一个工作:收藏保护红色文物、研究传承红色文化。严帆四十余年来坚持收藏各类红色文物,博物馆的红色文物展厅陈列了千余件红色文物——有大批当年红军游击队用过的水牛角做成的火药盒、红军打草鞋的工具、红四军招募新兵和挑夫的布告、苏区发行的各类钱币、印章、文件法令、书刊报纸等,其中不乏多个国家级珍贵文物。
从2002年批复建馆起,严帆的家就成了“红色文化交流接待站”,专家学者、采风团队、媒体工作者来此调研络绎不绝。迄今,已接待逾万人次。
面对百万高价收购藏品,严帆婉拒并强调:“无论我的藏品值多少钱,我都不会卖,它们都属于红都瑞金,我迟早会毫无保留地把它奉献给国家。”
严帆收藏的部分红军使用过的土枪土炮。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摄艰难的收藏路见到严帆时,他刚从壬田乡下调研回来。为接受记者来访,他将另一波来客的采访推迟了两个多小时。
说是博物馆,其实也是严帆生活20多年的家。一楼客厅挂满了他陪同参观考察红色文化及各地来访学者的合影照片、名家字画;北墙上“家风家史”也布满了严帆家族的百年老照片。他一一指着照片给记者介绍:他的二爷、开国少将严庆堤,二叔父严江枫少将,参加土改时骑马下乡工作的父亲......
严帆和他的藏品。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摄1958年,严帆出生于瑞金市象湖镇河背街严屋村,祖父严庆丰在苏区时期担任赤卫军和红一军团的连长,过湘江受伤掉队要饭回到家中,被反动派迫害致死;二爷严庆堤是一员开国少将,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政委;堂伯父年轻时曾受毛泽东主席的委派,带人上山砍伐木头,参与修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和旁边的防空洞……红军后代的身份不仅带给严帆与生俱来的自豪感,更让他对传承红色文化多了一份责任与义务。1976年,严帆高中毕业后到大柏地乡当知青。1929年,毛泽东曾在此地亲自指挥红四军与国民党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展开激战,最终取得战斗胜利;1933年重返故地时写下脍炙人口的《菩萨蛮·大柏地》。
为了考察毛泽东诗词中提到的“弹洞前村壁”大柏地战斗遗址,严帆在1976年的一个清晨从驻地出发,独自步行30多里的崎岖山路,穿过布满荆棘的小道,饿了吃点红薯干,渴了喝点山泉水,最终找到了战斗遗址,且意外捡到一颗当年的子弹头——这是他生平第一件苏区红色藏品。
严帆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红四军招募新兵布告。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摄从此以后,严帆一有机会就到大柏地村民家里走访,打听是否有红军留下的物品。老枪、古炮、旧报、书籍……只要有,他想方设法,不惜代价也要把物品收藏到手。1980年,严帆通过招工到瑞金县供销社土产公司工作,当时很多外地人来瑞金做古玩生意,搞文物贩卖,古代的碗筷盘碟及红军时期的各种文物常常以低廉的价格被拉走倒卖。看到这一场景,严帆十分痛心,决定把下乡时收藏文物的爱好延续下去,以一己之力为瑞金多留下一些东西。
然而,收藏是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那时严帆起初一个月工资只有二十多块,几乎都用于购买红色藏品,日常生活只能节衣缩食。“四十多年了,零零碎碎,只要口袋里有一分(钱)、有一块(钱),看到合适的(文物),不管明天有没有饭吃,收藏了再说。”严帆回忆。
1992年,严帆以特殊人才身份选调到当时的瑞金县人民法院研究室工作,工作28年后才退休。在收藏、研究、传承红色文化外,严帆也曾获评单位先进工作者、人民法院二等功臣、优秀共产党员,曾两届当选红都十大杰出青年。
为做好本职工作,加班成为严帆的常态,多数周末,他都是在办公室度过。为了不耽误下午上班和加班时间,他的办公室放有一片破旧的单人小草席,想要休息时,他就把草席铺在地板上小憩。

上一篇: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 长三角地区文化与自然遗产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