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船政格致园薪火相传船政文化

远眺造船格知园。
福州晚报记者马丽青,通讯员王晓霞/文记者林双伟/摄
1866年,马尾设立船政局,是最早的近代海防衙门之后在我国诞生了——船政衙门,我国第一所现代海军学校——船政学院。他们带领船政走向辉煌,创造了许多第一,在中国近代海军史、工业史、教育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近年来,马尾区新建了海管阁知园,其中重建了海管衙门和海管学院,海管文化与海事文化“火”了起来。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如今,漫步于造船格知园,仍能感受到百年前造船先辈的沉思、探索和奋斗。
船舶管理局:
海防自强的新探索
马尾营岩山周边地区曾是行政和教育机构所在地航运管理。如今,山下的格致远船务代理,再现了船务代理的辉煌。
记者看到,重建的船政衙门突出了晚清的建筑特色,门上悬挂着“丞相船政”牌匾。衙门前有一对威武的石狮。它们是在衙门建成之初制作的。经过一百多年的辗转反侧,他们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1866年,左宗棠在马尾成立海事局。次年,航运管理处落成。它是航运管理局的中央机构,是航运部长及其下属工作、讨论和休息的地方。沉宝珍成为第一任航运部长。
“船舶管理由中央法院直属。”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越表示,管衙门是近代中国海防自强的新探索。 1874年以前,它负责近代国家海防事务。
船舶管理处采用中西合璧的现代管理体制。在用西方“吸引人才”“吸引人才”的同时,始终坚持“权力在我掌控”的理念。 1874年初,在沈宝桢的全面领导下,中外航运官员齐心协力,如期完成了建厂、造船、教育等一系列工程,史称成功航运。
进入民国时期后,船政所由海军本部接管。
船舶管理学院:
引领时代变革
沉宝珍认为“船舶管理基本在学校”。 1867年开办秋实堂美术局,年底迁至马尾。它更名为航运学院,并分为两个学校。次年,船政在马尾设立了艺术幼儿园,形成了以学校、艺术幼儿园为主体的船政教育体系。
“航运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引进西方教学模式。它成为当时中国青年开阔眼界的重要窗口。”陈越说,以前的学校是制造学校,教学法是法语。语言,培养造船和设计人才,主要以造船专业为主。后校为驾校,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培养航海领航员和海军舰长,主要专业为驾驶,后增设海洋工程专业。学校考试严格,淘汰率高。优秀学生被送往欧洲深造。毕业后,他们被送到船厂和实习船实习。通过资格后,他们将获得基本的官方身份。
船舶管理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海军学校,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现代海军军官和工程技术人员,如严复、詹天佑、高璐、魏涵、陈继彤等、邓世昌、萨振兵等。
1913年,原学校改为福州制造学校,后校改为福州海军学校。 1926年,海军制造与飞行潜水学院并入福州海军学院,更名为马尾海军学院。
建设科研教育基地
船政衙门和船政学校前后校在民国时期重建,抗战时被炸毁,后来毁了。 2013年,马尾区重建船政衙门和船政学院前后学校,建设船政格知园,2015年竣工。
船政格知园由船舶管理局衙门、官厅池、船政学院前后校、切割车间。其名称源自“格物致志”,继承了船务局倡导的求实、务实、开放的精神。使事情发生的精神。
“修复过程中,我们对比了多张老照片,反复核对史料,力图再现建筑风格和船政风采。”福州中国航运文化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说,过去,船政衙门与官厅池、天后宫在一条直线上。船舶管理局衙门原址现为马尾实验小学。新站点紧邻原站点,并按一比一的比例恢复。
重建后的船政衙门,结合了衙门的特色和福州官员的住所。它庄严、雄伟、简单、实用。造船学院改建后,前后学校前排为两层券式建筑,后排为两层法式洋房宿舍。
今天,三座航运管理大楼已经启用和使用。船政处及船政学校学前班设立专题展览,展示船政处的变迁及船政对台湾现代化的影响;办学后,学校开办为中海家政之家,弘扬以“爱国、求实、创新、拼搏、诚信”为核心的家政家训。
马尾区还依托船舶各致远,开展系列研学活动,打造文旅结合、中小学生优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使航运文化得以传承。

上一篇:《蜘蛛侠》——研究文献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